凯时_凯时app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欢迎您! home.gif设为主页  home_favico.gif添加收藏

相关栏目

  热门
  杂志期刊




首页 信息内容
治本良策: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2009-05-17 17:20:39 来源: 作者: 【 】 浏览:2023次 评论:0

超越危机·思路

 

      有专家指出,我们要大力开展国情教育,使公众认识到节约能源资源的紧迫性。通过教育宣传,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让节约成为每一名公民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孔菲菲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长。所以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就要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积极做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为了能使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

 

      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过度向自然索取,导致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多,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凸现,循环经济开始在国家和地方面层面得到空前重视。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温家宝总理也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用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涉及范围广,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长期不懈的努力。

 

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要加大对节约资源和推进循环经济方面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时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拉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雨洪水和苦咸水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各部门要从财力上重点支持这些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和开发、推广和产业化。同时要加大对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重视信息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应用中的协调,继续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尤其要结合我国国情,大力开展资源节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国家在编制“十一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时,要以资源节约为核心,加强规划指导,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行业和项目的发展,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项目,坚决淘

Tags:治本良策: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推荐】【举报】【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高物价时代来临.. 下一篇粤省长出创新三题 “..

版权所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本站注册域名:www.gdmyfz.com 技术支持:7153
Copyright © http://www.gdm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26147号
联系我们广告联系招聘信息网上调查网站导航免责声明